4月23日,台湾“中央研究院”历史语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员、苏州大学讲座教授陈鸿森先生应邀做客网投官网“名家讲坛”,为师生作了题为“‘高宗谅阴’考”的讲座。本次讲座由陈峰教授主持,全球信誉第一的网投平台及相关院系师生听取了精彩报告。
陈鸿森认为,由“高宗谅阴”所涉及的对“三年之丧”的理解,对中国古代的丧服制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,由此关联到丁忧制度,影响了传统中国的官僚制度。陈教授的报告梳理了前人对于“谅阴”二字的解释,认为“谅”字应训为勉强的“强”,“谅阴”即强迫自己不说话。“高宗谅阴”意指冢宰迎回“久劳于外”、长期远离权力中心的武丁,本就是为了能够继续把持朝政,而武丁即位后,强迫、克制自己不说话,但却一直在思考复兴之道。陈教授又结合西汉王吉在昌邑王正式入主前就曾奏书,以“高宗谅阴,三年不言”之言加以告诫,暗示霍光把持朝政,入主后当以隐忍为要,对霍光应敬顺听从,“慎毋有所发”。据此,陈教授认为,孔子以居丧三年释“高宗谅阴”,实际上大为失实。由于孔门对此的误解和战国儒家的演绎,“高宗谅阴”成为他们推动三年之丧的重要依据。通过分析《孟子·滕文公》中滕文公欲行三年丧而遭群臣反对、汉代服丧而至毁瘠灭性的史实以及《论语》中孔子与宰予关于三年丧的争论,陈教授强调,三年之丧并不是向来有之,而应当是基于一般的丧礼与服丧期限逐渐累增的至隆之礼。
讲座最后,现场师生就报告内容中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与陈鸿森进行了交流。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。